10月16日,中国营养健康食品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作为第九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的重要组成之一,本届论坛由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和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得到了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风险物质甄别与防控)、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为论坛致辞并围绕“细胞生长因子类特医食品的开发与应用”展开主题分享。他表示,肽类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的特医食品,对于无法正常进食、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的病人和有特殊营养需求的人群,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更重要的是,生物活性肽对于人类疾病预防、康复及身体功能维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功能。因此,研究和开发生长因子类活性多肽,是我国特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和重要机遇。“大家要加强沟通协作,深化互信共赢,要抓住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卡脖子’难题,有针对性地用科学方法、政府政策和社会各方力量去解决,才能携手开创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指出,抗衰老与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心理健康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而生物技术在抗衰老领域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神经递质、分子通路等方面。“限制能量摄入、增加肌肉储备、减少外出就餐次数是简单易行的抗衰老举措”。
“特殊食品监管任务艰巨,要同市场规律与真实需求并行不悖,也要敢于突破创新。”国务院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表示,法学的最高境界是捍卫人的尊严与自由,而尊严与自由的载体就是健康的身体。以跨学科的方法为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保障是一个法律工作者应做的贡献。他指出,对于保健食品而言,社会公众的认知还存在诸多盲区,如何让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群体都建立起对保健食品的清晰认知和信任任重而道远。要通过转变对保健食品的固有观念、科学分析保健食品产业面临挑战、增强保健食品法治稳定预期、建立多主体治理架构等具体行动切实推动构建保健食品长效监管机制。
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糜漫天围绕运动营养产品创新发展作详细介绍。他指出,运动营养产品的主要作用有补充能量、增加体能、改善代谢,促进疲劳恢复等,国家对于运动营养补充剂有不同的分类和相应的标准,新型运动营养产品的研发方向应主要围绕能量需要、改善脏器功能、调节代谢等。诸如微胶囊、纳米技术、缓释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也为运动营养品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
大连工业大学教授谭明乾介绍了叶黄素靶向载运体系构建及其缓解干眼症作用研究方面的内容。团队用苯扎氯铵制造了小鼠干眼症模型,在模型上进一步评价了靶向载运叶黄素载体的作用。通过比较发现,口服摄入靶向递送的叶黄素,可以显著改善干眼症小鼠的角膜荧光的评分以及染色评分数值,同时提高了干眼症小鼠的泪腺分泌量和内膜的破裂时间,这两个指标都是评价小鼠干眼症缓解的重要指标。
围绕益生菌与食品组分的互相作用,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教授翟齐啸在分享中指出,当前,益生菌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随着研究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整体研究视角与思路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益生菌不应被孤立地作为一种微生物进行功效研究,食品组分对于益生菌丰度与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已挖掘到十余条“食品组分—益生菌—表型”关联网络的互作路径,并阐明了长双歧杆菌通过abfA基因簇代谢阿拉伯聚糖缓解便秘的机制。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围绕“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与认知功能”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数据显示,脑部疾病已占全球健康损失15%以上,我国60岁以上人口认知障碍比例已高达1/3。积极引导树立主动管理脑健康理念,在全社会营造积极预防氛围成为关键所在。同时,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以通过抑制Aβ形成、聚合、沉积,抗氧化,促进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保护神经细胞,参与能量代谢等潜在机制改善认知功能。
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报网
原文链接:https://www.cnfood.cn/article?id=1847158406026563586